頻率是信號最核心的特征之一,但工程師常有這種困惑:為什么硬件頻率計和示波器頻率測量結果不同呢?哪個數(shù)據(jù)才更精確呢?來聽聽資深硬件工程師的原理剖析分享。
一、頻率測量原理
所謂“頻率”,就是周期性信號在單位時間(秒)內(nèi)變化的次數(shù)。若在一定的時間間隔T內(nèi)計數(shù),計得某周期性信號的重復變化次數(shù)為N,則該信號的頻率可表達為:
f = N / T
所以測量頻率就要分別知道N和T的值,由此,測量頻率的方法一般有三種:測頻算法、測周算法以及等精度測量。ZDS示波器主要用到了測頻算法和測周算法,下面將介紹這兩種方法原理。
1、測頻算法
這種方法即已知時基信號(頻率或周期確定)做門控信號,T為已知量,然后在門控信號有效的時間段內(nèi)進行輸入脈沖的計數(shù),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測頻原理
假設時間基準信號的重復周期為1S,加到閘門的門控信號作用時間T亦準確地等于1S,即閘門的開通時間為1S。在這一段時間內(nèi),若計數(shù)器計得N=100000個數(shù),根據(jù)公式f = N / T,那么被測頻率就是100000Hz。
測頻方法的結果是精確到Hz的,由于異步采樣造成的頻率量化誤差為±1Hz,因此測頻模式下的相對頻偏誤差為:
可以看到,隨著頻率的升高,相對頻偏誤差會不斷減小,因此測頻算法適用于測高頻信號。
2、測周算法
測周算法即:被測信號(頻率或周期待測)做門控信號,T為未知量,做門控信號T,然后在門控信號有效的時間段內(nèi)對時基信號脈沖計數(shù),原理如圖2所示:
圖2 測周原理
被測信號的周期T,時基信號的頻率Fclk,計數(shù)值N有如下關系:
從而得出被測信號的頻率f為:
測周模式下的相對頻偏誤差為:
Fclk/f一般遠大于1,所以上面公式等價于:
隨著頻率的降低,相對頻偏誤差會不斷減小,因此測周模式適用于測低頻信號。
二、ZDS示波器頻率計架構分析
ZDS示波器的頻率計分為硬件頻率計和參數(shù)測量頻率計,它們在系統(tǒng)中所處的位置如圖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