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2010年,華為攜功能機和部分智能機來到了印度市場,通過運營商渠道銷售,并逐漸升級到中低端(價格低于10000或15000印度盧比)的智能手機機型;隨后 2012年,聯(lián)想將印度作為全球化的第一站;到了2013年,金立和中興開始為本土品牌Micromax、Calyx提供貼牌生產(chǎn)的服務;2014年Vivo、OPPO和小米等品牌也開始進入;到了今年,魅族、酷派和一加相繼決定進入印度市場。
總的來說,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在印度銷售的都是低端手機,價格低于10000印度盧比,而一加則比較特別,進入該市場后目前的兩款主力機型都在20000印度盧比以上,屬于高端機型。
雖然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的熱門越來越高,這些手機品牌的印度之旅卻并非一帆風順。小米和一加進入印度不久后,就先后傳出了被禁售的新聞,前者因為老牌通信專利持有者愛立信訴其侵犯了愛立信在印度的通信專利,后者則因為本土手機品牌Micromax訴其侵犯了自己和手機操作系統(tǒng)公司Cyanogen的獨家合作關系。據(jù)悉,從去年底今年初開始的針對中國手機品牌的禁售,暫未影響到華為、Vivo和OPPO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