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當今這個時代,對于世人而言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不幸。說幸運,是因為很多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事物,如今已經變得與我們如此靠近;說其不幸,是因昨天你還充滿興致把玩的電子產品,或許今天就已變得索然無味。汽車這個人類制造的眾多產物之一,也遵循著這個道理。今年的8月30-9月1日, Automotive World China 2016(中國汽車電子技術展覽會)預展將在深圳會展中心重磅來襲。展會將面向中國市場,從設計到制造,高質量呈現汽車電子的前沿技術與應用。憑借勵展博覽集團的豐富的行業(yè)經驗及海內外資源,展會將匯聚業(yè)界影響力卓越的展商,包括汽車半導體及電子元件、車載系統(tǒng)、自動駕駛、車聯網、車載軟件等知名企業(yè),為中國的汽車工程師們帶來具有前瞻性與創(chuàng)新力的技術解決方案。
為了減緩淘汰速度、適應更多人需求,車企開始聯合其他領域企業(yè)開發(fā)新產品。同時,電子技術也正在一步步改變著車輛的研發(fā)、銷售過程,為使用者帶來更完善的體驗。這個電子技術淘汰機械感的過程,正是汽車逐漸邁向人性化的必經之路。
四輪驅動、自動變速箱、缸內直噴 ……這些我們曾經一直掛在嘴邊,如雷貫耳的汽車技術早已過去了半世紀不止。細細想來,近些年車輛機械部分的革新確實鮮有耳聞了,那么,未來汽車靠什么發(fā)展呢?今日的汽車早已與百年前,或者說20年前、10年前的完全不同,它們身上背負著越來越多的新配置。車輛上搭載越來越多的全新技術,令傳統(tǒng)車企感到在這些新技術的開發(fā)上積累、經驗不夠充分,因此盡管汽車行業(yè)競爭激烈,仍舊有不少局外人渴望加入進來。
近些年,隨著電腦軟件技術的發(fā)展,車輛外型設計階段,設計師在描繪出效果圖后,工程部門便可以通過軟件制作出其3D效果。隨后,審核組會反復研究電腦軟件呈現出的數字模型。這個過程看似復雜,其實已經節(jié)省了不少制作油泥模型的時間。有了VR技術的支持后,審核組戴上VR裝備,就可以零距離觀察設計,相比以前通過屏幕觀察軟件效果而言,新技術令觀察者審視模型的距離與角度完全不受限。
人總會出錯,為了達到零事故的目標,采用自動駕駛技術勢在必行,這個趨勢大家都已了解。不過,此前由于很多國家、地區(qū)在法律層面上有著諸如“駕駛主體必須是人”這樣的束縛,使得技術發(fā)展之路困難重重。因此,也曾有人斷言法律將超越技術層面的困難,成為可見的未來中阻礙自動駕駛普及的最大障礙?,F在好了,法律的阻礙漸漸消除,不過自動駕駛技術仍不成熟。想要完全實現全自動駕駛功能需要汽車上眾多零部件相互協作,傳感器需要收集更多、更詳細的路況資料,處理器需要處理能力更強,以此應對呈幾何級數增長的信息,處理后需要相關執(zhí)行機構更“會意”的理解處理器意愿,在這場自動駕駛的風暴中,歐美車企與亞洲車企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開發(fā)理念。
同樣是實現零事故的愿景,歐美廠商實現的方法是用電腦代替人類,日本廠商則選擇讓機器人輔助人類。相比之下,其對硬件升級要求不高,便于車企實現目標。比如導航系統(tǒng)中,豐田在邏輯規(guī)劃中除了增添躲避擁堵功能,還加入了云學習的技術。這樣當眾多車輛反饋一個地區(qū)運動擁堵情況較重時,系統(tǒng)可以給車輛分配正確的行駛路線,從躲避擁堵,變?yōu)槭柰〒矶隆kS著電子化、智能化浪潮的到來,自動駕駛技術變得近在眼前。在這場布局中,歐美廠商的目標是電腦取代人腦,而日系廠商則堅持駕駛主體是駕駛員本身。實現難度、成本上講后者都更貼近現實。
想要了解更多汽車電子最前沿的科技動態(tài),請關注將于8月30-9月1日開啟的Automotive World China 2016汽車電子盛會。展會將帶來融合電子設計與互聯網應用相結合的全新汽車文化,相信無論展商買家還是專業(yè)觀眾,都會從中受益匪淺。展會期間,還會有多場專業(yè)活動和行業(yè)峰會,為現場觀眾解答困惑,分析行情,推動汽車電子產業(yè)進一步升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