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建筑結構發(fā)生泄漏,建筑結構的壓差會使氣體從一側流向另一側。高壓差導致高流速,如果不存在壓差,則無氣體通過泄漏處流動而且建筑結構看起來密封性良好。
紅外熱像儀看不到氣體本身,但能顯示由于氣流而冷卻的區(qū)域。以下圖為示例,從圖像顯示特征圖中可以得出結論。
▲圖像顯示踢腳線處的氣體泄漏
5. 對外墻的影響
陽光和陰影可能會在表面上形成非常特殊的圖案,并且在太陽輻射結束后數小時內可以看到。具體多少小時后可以看到,這取決于建筑結構所使用的材料。切勿將其與被檢測建筑中由熱傳遞產生的圖案搞錯。比如,磚的溫度變化比木材慢得多。風的影響不明顯,與沒有風的情況相比,表面溫差較小。降雨使表面變濕并降溫。干燥時會導致蒸發(fā),從而使表面降溫。顯然這會產生誤導性圖案,需要注意。
6. 對內墻的影響
加熱器對周圍表面進行加熱。從通風口出來的空氣可能會吹到表面上并使其局部加熱或冷卻。墻上的書架、柜體和圖片具有隔熱效果。如果把這些東西從墻上取走,其后面墻體會顯示溫度更低的圖案。
▲以上兩幅圖像是從同一面墻體拍攝而得。外墻溫度比內墻溫度更低。右側圖像顯示從墻上取走一張照片時發(fā)生的情形。圖片后面的墻體溫度較低,因為圖片尺寸與墻上的兩個墻釘之間的尺寸相同,所以看起來墻體存在隔熱失效的問題。該示例表明,在紅外檢測前至少6小時將物體從墻上取走是非常重要的。
7. 周圍反射的影響
掃描反射目標時,一定要改變掃描角度以消除圖像上的反射。反射可能來自你自身的熱量,或者該區(qū)域的其他熱源,如機器、燈泡或變壓器。反射會造成熱圖像的數據不正確,如果數據難以理解,則存在數據錯誤。
▲ 該圖顯示左側窗口對內墻(右側)的反射。
熱像方案綜述
1. 檢測隔熱缺陷
不同國家隔熱層的典型厚度存在差異。在氣候寒冷的國家,隔熱層通常較厚。在溫帶氣候國家,隔熱層較薄或根本不使用隔熱層。另一方面,溫暖氣候條件下,室內空間需要進行制冷,這也需要較厚的隔熱層來防止能量損失。使用紅外熱像儀時外墻和內墻之間的溫差至少需要達到10°C,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易于查看的圖像。使用具有更高分辨率和熱靈敏度的熱像儀,溫差要求會更小。
2. 檢測氣體泄漏
通過建筑物的外圍結構發(fā)現氣體泄漏是一種常規(guī)的做法。氣體泄漏導致更高的能量損耗,通常會造成通風系統(tǒng)出現問題,并導致建筑物內出現冷凝,從而使室內氣候變差。然而,使用紅外熱像儀,便可以檢測冷空氣從建筑物泄漏處溢出時出現的典型現象。
3. 水分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