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汽車,由于是人為控制,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認知以及對汽車的控制都是由駕駛員來完成?;蛘咭恍┥晕⒏呒壍钠?,配有高級輔助駕駛,可由駕駛員和輔助駕駛系統(tǒng)配合著完成這些“任務”。但對于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汽車,因為是車輛本身占據(jù)了汽車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控制權(quán),此時便要依靠安裝在汽車上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協(xié)同工作,保證行車安全。
目前,自動駕駛所用到的傳感器主要包括:激光雷達、視覺、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RTK、慣導等。
市場研究機構(gòu)YoleDéveloppement(Yole)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自駕車傳感器將成為新興產(chǎn)業(yè)聚落,未來幾年成長率令人印象深刻。 2018年,自駕車出貨量預計將達到310萬臺,到2032年累計產(chǎn)量成長至1050萬臺。 市場成長超過2500倍,未來15年的年復合年成長率為58%。
15年后,自駕車年產(chǎn)值將達3000億美元。 其中52%來自車輛本身,26%來自感測組件,17%來自操作數(shù)件,其余5%來自整合設(shè)計。 2022年,Yole預期感測組件收入達到16億美元,其中雷達為4,400萬美元、影像傳感器為6億美元、IMU為9億美元、GNSS為1億美元。 到了2032年感測組件的總體規(guī)模將達到770億美元,光達(LiDAR)315億美元、雷達17億美元、影像傳感器210美元、IMU 210億美元、GNSS 21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