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回收公司LSJH、拉赫蒂應用科學大學和材料傳感器設備制造商Spectrum engine不久前聯(lián)合啟動了利用紅外傳感技術自動分類廢舊紡織品的項目。LSJH公司目前正在試運行一個加工廠,旨在推動這種廢舊紡織品回收技術的應用。
LSJH公司項目工程師Jaakkoz表示,基于紅外傳感器的識別技術在塑料包裝分類方面很常見,但在紡織品回收方面則是一項創(chuàng)新,目前,市場上對廢棄紡織品的分類主要停留在手工操作。
LSJH公司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夠使用新型紅外傳感器處理芬蘭所有廢棄紡織品以及國外紡織品廢料的設施。到目前為止,芬蘭和歐洲其他地區(qū)的廢棄紡織品都是手工分類的。這意味著環(huán)保工人要檢查織物標簽來識別不同種類的材料。然而,標簽可能不準確,甚至有時會丟失。對于使用再生纖維生產新產品的行業(yè)來說,無法確定所使用的原材料成為棘手的問題。
LSJH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正在開發(fā)的光學識別技術將提高織物中纖維的識別可靠性,并將有助于確保生產更高質量的再生紡織品。
LSJH項目負責人、循環(huán)經濟專家Sini Ilmonen說,只有將回收纖維更好地應用于新產品中,并推向市場,紡織品回收業(yè)務才能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因此,找到希望利用再生纖維開發(fā)新產品的企業(yè)是至關重要的。